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萧山日报》报道祥博传热科技创新工作


 

2023年8月2日《萧山日报》以《祥博传热:聚焦科技创新 助力新能源储能降本增效》为题报道祥博传热的科技创新工作。原文如下:

日前,2023年杭州市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去年,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作为奥运史上的创举,张北柔直工程功不可没。其中,祥博传热便是张北柔直工程项目换流阀IGBT热管理方案设计方及散热器的制造商。

  是什么让这家萧企有资格参与这一世界级大工程项目?把技术研发放在首位,集中精力进行科技创新,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5%以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应运而生。

  据了解,祥博传热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领域的国内散热器市场已占60%份额。此外,祥博传热2023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1%,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大幅度的增长。

  瞄准技术瓶颈

  产学研深度融合

  碳化硅功率器件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碳化硅功率开关器件的代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阻碍了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在浙江省2022年度第二批“尖兵”计划项目中,《碳化硅半导体芯片及其应用技术研发》项目由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牵头,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新型高导热散热板的开发,重点对散热结构、装置、介质和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散热解决方案。

  “瞄准技术瓶颈开展攻关,我们与浙大等国内知名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借助高校优质的科研条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祥博传热董秘邓显椿介绍,按照技术“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批量一代”的原则,祥博传热已构建了成熟的研发生产体系:一个省级研发中心、四个生产基地,有能力在全产业链条做到所有核心部件全部自主研发生产,具备了将传统热管理智能化、物联网化的能力,未来新一代热管理系统将免调试、免维护。

  从数据来看,祥博传热已授权了近百项专利发明,掌握了行业内最前沿的工艺和生产技术,是多项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并且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浙江省尖兵计划等各级科技项目的研发任务。

  抢跑“黄金赛道”

  进军新能源储能领域

  2006年,组建国内首条全动态散热器测试系统;2011年,亚洲首条柔性直流输电项目——上海南汇风电场柔直工程投入运行。祥博传热凭借先进可靠的技术以及优良的特点不断替代进口产品,形成的强有力的技术辐射能力,为开拓其他领域市场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占比持续提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前不久,祥博传热液冷温控解决方案和产品助力西洞庭及沅江新湾储能电站并网投产,是其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一个优秀应用案例。

  该温控系统通过储能水薄板对流换热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既能精准控制电芯温度,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又能降低能耗,得到了行业的充分认可。邓显椿介绍,2021年企业抢跑“黄金赛道”,筹建新能源储能团队,2022年该项目逐渐落地,今年已实现批量生产,与阳光电源、金风科技、禾望电气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储能液冷产品线成为祥博传热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依托扎实的技术能力,祥博传热在新能源汽车电控散热、能源电力、交通物流、数据通信等方面均实现了散热技术的突破。接下来,祥博传热将以人才为基础,以研发为抓手,加大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抢抓新能源市场机会,在储能温控赛道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力争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

  在聚焦创新驱动、增添发展动能上,经开区做强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浙大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和湘湖实验室科创高地优势,促进人才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原文链接:https://xsrb.xsdaily.com/epaper/html/2023-08/02/content_79495_16383047.htm